找到相关内容27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"因果相续"?

    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,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,一丝不乱。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,如善因得善果,因与果相符,果与因相顺;一类的因不能生另一类的果,如种瓜只能得瓜,不能得豆。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决定的,...无杂乱义"的简单解释。佛教把主张"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"的见解叫做"断见",也是反对的。关于因、缘、果的分析,佛教有六因、四缘、五果等说法,这里不一一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9591069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关于上面所说的有关缘起的理论有什么经论可供研究?

      赵朴初答:佛教经论谈缘起道理的地方很多,如上面所说的十一义,出自《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》(玄奘译) ,可以一看。又玄奘译的《俱舍论》和鸠摩罗什译的《大智度论》里有关部分,也可以一看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02910696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是否可以说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万有的解释?

    听了你根据"无造物主、无我、无常、因果相续"四个论点来说明缘起十一义之后,对于缘起的理论,大致有所了解。是否可以说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万有的解释?   赵朴初答:四个论点...",是佛教对宇宙万有的总的解释,也可以说,是一切法的总法则。所以"无常"和"无我"的教义被称为"法印"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12110697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"法印"是什么?

      赵朴初答:印就是印玺。国王的印玺可以证明文件的真实(有通行无阻的作用),借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义,也以符合"法印"而证明其为真正佛法(掌握了它,便能对一切法通达无碍),所以称为法印。"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",并称三法印,或者加上"有漏皆苦",亦称四法印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14710698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解释一下,"有漏皆苦"的意义。

      赵朴初答:"漏"就是烦恼。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,无常无我的道理,而在无常的法上贪受追求,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"我",或为"我所有...也不是偶然的,而是有因缘的。上面所说因惑而造业,因业而有生死苦,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,全面分析起来有"十二缘起"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21110699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简单谈一谈"十二缘起"。

      赵朴初答: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。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。十二缘起是:无明缘、行缘、识缘、名色缘、六入缘、触缘、受缘、爱缘、取缘、有缘、生缘、老死缘。现在简单地解释一下:(1)老死(Jarq-maraza),这是观察人生的起点,老死忧悲苦恼是人生不可避免的。缘何而有老死忧悲苦恼呢?是由于有(2)生(Jqti)。如果没有生,则没有老死,也没有忧悲苦恼。生的条件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23810700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现在请解释一下"涅槃寂静"的意义。

    这就是涅槃,也叫做"现法涅槃"。涅槃Nibbqna的意义是圆寂,就是说: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,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。佛教认为这种境界"唯圣者所知",不能以经验上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3101070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?

      赵朴初答:上面所说关于涅槃的道理属于灭谛,现在你提的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。道谛以涅槃为目的,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,以戒 (Sīla)、定 (Samqdhi)、慧 (Pa``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33810702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根据上面所介绍的四谛内容,可不可以说佛教是厌世主义,因为看不出它对世界有任何积极的理想和采取任何积极的手段?

      赵朴初答:从对待有漏的世界来说,可以说是厌世主义,但是佛教当时的创立,反映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,它对人间世界也是有一种理想的。例如《增一阿含经》记载,佛陀谈到转轮王统治的社会情况时,他说:那...同一意,相见欢欣,善言相向;言辞一类,而无差别。从这段话里面,看出一种类似我国古人大同的理想。为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各种努力,就是"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"。这方面的理论在大乘佛教中特别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41410703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大乘佛教

      赵朴初答:大乘Mahqyqna和小乘Hīnayqna是佛教的两大宗派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43810704.html